随着夏日炎炎的到来,喝水成了大家每天必不可少的保健行为,每当口渴的时候,总喜欢来上一大杯凉水,仿佛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。
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喝水的杯子选择同样很重要!有的杯子看似高大上,实则危机四伏。
别等喝进嘴里了,才发现原来自己中招了,赶紧和小编共同来看看各类水杯里藏着什么猫腻吧。
本文内信源来自(上观新闻等),并掺杂部分个人自己的观点,细节有几率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它不仅仅是化学意义上的H2O,更随着所盛放容器的不同,在健康与安全方面呈现出微妙的变化。
《生命时报》曾报道,深圳一实验室对24款玻璃杯进行仔细的检测,发现多款产品存在重金属溶出超标的问题。
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热销的网红杯——冰川杯,因其渐变色的外观设计和亲民的价格,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
但生产这类杯子的小作坊为降低成本,通常采用价格低廉的染料进行电镀上色,这就难以杜绝铅、镉、铜等重金属元素的存在。
记者调查发现,有些不法商家为了制造高档水晶玻璃杯的视觉效果,在生产过程中会故意添加铅,以增加玻璃的折射率,使杯体看起来亮度更高、质地更加剔透。
日本研究者曾做过一项实验,将柠檬汁倒入含铅量为36%的水晶玻璃杯中,静置4小时后检测,发现杯中铅含量已经超标1400多倍!长期饮用,会对人体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。
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黄瑛告诉记者,儿童的肠黏膜比成人薄,更容易吸收有害物质。
然而,201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保温杯比较试验结果显示,在受测的35款样品中,有5款保温效能不达标,最差的仅能保温2小时。
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杯内胆材质主要分为不锈钢和陶瓷两大类,其中又以不锈钢材质为主流。
在早年的一次抽检中,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6批次不合格保温杯的名单,发现大多都采用了质量低劣的201不锈钢。
这种不锈钢虽然价格便宜,但锰含量较高,耐腐蚀性差,长期使用容易滋生细菌,产生异味。
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试数据表明,采用304不锈钢内胆的保温杯,在盛放柠檬水24小时后,杯中铬元素的溶出量仅为0.011mg/L,远低于国家标准的0.5mg/L限值。
如何甄别优质不锈钢保温杯呢?中消协提示,消费者选购时要查看产品执行标准,符合QB/T 1849-2018或QB/T 4006-2020标准的,代表着不锈钢材质等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食品接触级别的要求。
同时要认清杯底钢印标识,以06Cr19Ni10或06Cr17Ni12Mo2等字样标识的,才是线不锈钢。
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水杯,消费者该如何甄别,才能避免落入毒杯的陷阱?专家建议,不妨从色彩和材质这两个维度入手,借助一些小诀窍,就能为健康多一重保障。
那么,如何鉴别玻璃杯的好坏呢?可以用手指轻轻叩击杯壁,如果声音清脆悦耳,像敲击铜片一样,说明玻璃质地均匀,没有气泡和杂质。
此外,优质玻璃杯的杯口圆润平整,厚薄一致,透光性好,而次品则可能有明显棱角,透光不均匀。
这种涂层在家庭洗涤中很容易脱落,掉进杯中液体里,又或是被唇舌不经意间吸附,都可能造成慢性中毒。
美国疾控中心将儿童血铅浓度的安全值定为5微克/分升,而超过10微克/分升,就需要采取干预措施了。
蒋立新建议,家长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使用彩色玻璃杯,尤其是颜色鲜艳、造型夸张的卡通图案杯。
当然,从环保角度出发,重复使用安全的玻璃杯,远比一次性水杯更有益于地球健康。
尤其是一些价格低的非食品级塑料杯,在高温条件下,很容易析出双酚A、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毒物质。
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指出,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,具有雌激素样作用,可能影响生殖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与前列腺癌、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。
单淑珍介绍,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食品级塑料主要有5号PP(聚丙烯)和部分7号塑料。
选购时,消费者一定要留意塑料杯底部的数字标识,优先选购这两类材质的产品。
还有一个小诀窍,就是闻一闻有无刺鼻气味,安全无毒的塑料杯一般都没什么异味。
专家特别提醒,婴幼儿的肠胃黏膜娇嫩,最好不要使用塑料奶瓶、水杯,以免有害物质趁虚而入。
有调查发现,某些纸杯生产厂家为了增白,竟在纸浆中添加氟化物,长时间喝可能诱发氟斑牙。
此外,在装满热水的状态下,用手背靠近杯壁,如果感觉不到明显热度,则说明保温性能优异。
用一只安全、环保的水杯,装一杯白开水,静静地喝一口,在口齿的留香里,在喉咙的滋润中,在水波的潋滟里,去聆听生命的涓涓细流。
让我们擦亮慧眼,给自己选一只称心如意的水杯吧!对于真正的水中贵族,品质与健康才是不可或缺的底色。
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身边的饮水安全,远离那些冒牌的毒水杯,做个明眼的消费达人。